作家專欄新媒體尋路

W3C邀請專家,中文排版需求編輯。EPUB 3電子書格式專家。從2010年起推動各領域的數位出版轉型。

沒有基礎,哪來的高樓?

發表時間:2016-07-19 點閱:33774

前幾天,我應邀參加北航舉辦的W3C中文版式需求研討會。會前收到了台灣電子書協會的邀請,希望我能在月底會員大會上演講(事實上我是這個協會的顧問,不過也沒實際做過什麼,當然也沒有酬勞)。

電子書在技術上這幾年看來沒有多大的進展,但在EPUB 3採用Web技術,HTML、CSS為核心後,從根本上與Web越來越靠攏。制定EPUB格式的IDPF與負責Web技術基礎的W3C,兩者也越走越近。更多被擱置許久的技術,在兩者逐漸交集的狀況下,這幾年急速發展。

回到比較切身的問題:中文在Web/EPUB上的呈現,足夠了嗎?或許從印刷的角度來看,還有許多未解的問題。然而,台灣在W3C裡頭,只有中研院與工研院兩個組織是會員,而他們似乎很久沒有活動了;至於個人作為貢獻者,顯然,也是沒有。

這樣的脫節相當重要,所以,我把演講題目訂為「W3C與電子書的關係」,來說明這幾年從根本上的變革。

泥地與高樓

然後,我在提出演講用投影片後,收到來自協會的聯絡。說今年度會員大會希望聚焦在海外案例與Business Model創新上頭,希望我能夠修改題目。甚至打了電話過來協調,讓我不禁冒出了個大問號。

「海外案例與Business Model」,這樣的題目我幾乎年年都講,無論是工作坊還是演講邀約。但是講了又有什麼用呢?提到這些狀況,似乎從來都沒有在當地被實現出來過,每年我們看著海外高樓起,但回頭一看自己腳下的土地,還是一塊泥巴地。

這樣的對比,要用怎麼用的方式來說明才好?

我問了問還有哪些講者,有一位黃心健老師,是著名的科技藝術家。而很不巧的,他的作品《科技蜃樓》,正是大塊文化委託我製作的。科技藝術家的電子書作品,自然不能有損其名,這本書幾乎應用上所有我會的技術。

這本書100%合乎EPUB 3規範,但是很可惜地,他只能在iBooks store上販賣,台灣所有賣電子書的所謂「平台」(我覺得只能稱之為電子書店),沒有一家完整支援EPUB 3,自然這本書無法在上頭賣。(你可以在Google Play Books買到它的PDF版,是,PDF版。)

或許你會說:生意模式和基礎技術是不一樣的。

但我認為,沒有基礎技術,生意模式幾乎不可能創新。
 

談談注音符號

去年中起,我在W3C活動,開始想辦法讓注音符號相關的HTML 5/CSS 3 Property能夠被實作出來。像是在2013年8月的W3C i18n/ebook工作坊上提出注音符號面對的問題:

當時有位朋友和我約場面會,談談注音實作的可能。後來得知他想要做份有注音的兒童新聞網頁,但一聽到技術上還不可行,馬上就打了退堂鼓,當然也沒有任何想要協助技術被實驗出來的念頭。

這說明了:沒有基礎技術,就讓許多生意模式不可能創新。而更說明了:台灣的生意人,只想要撿現成的,不願意花費任何資金打好基礎。

那麼,一年又一年地和人們訴說海外蓋起了怎麼樣的高樓,又有什麼意義呢?我們甚至連地都還沒有整好,勉強蓋些什麼,總是會倒。

今個兒一早,我收到了Apple的Webkit工程「大師」David Hyatt寄給CSS工作小組的信件,總算讓注音在橫排時顯示於右方有了解決。但這是經過一整年溝通與提出資料後的結果。而這實作,我想最初會實現在Apple產品的Safari瀏覽器,以及iBooks閱讀程式上頭。
 

拱手讓人的話語權

台灣,總希望讓國際「看到」。但我開始懷疑,是希望台灣這個名字被看到就好,還是只需要特定議題被看到。至少在W3C的活動中,我覺得他們一直希望有著中文專家的參與。日本希望藉由中文來提高中日韓語言需求的重要性;而西方國家的人們,也希望能夠藉由對中文的完善,拓展各種可能的商機。

不過,我們卻相當消極。以官方來說,公務員們幾乎與時代脫節,不懂技術,和他們講得再多、以更簡單的話語說明,都會落得鴨子聽雷的結果。自然很難請他們編列預算,來做些事情。

也許預算編了,但大致上總會落到工研院、資策會(好一點,中研院)這些機關上頭。也許真正做了些事情,也許只是出國開會握握手做個形式。但以專案為基礎之下,案子時間一過,也就船去水無痕,沒人負責也沒人說話。光就HTML 5的制定來說,就要五年;之後的實作與測試花的時間更長。以這種專案制度來處理,永遠脫節。

而產業呢?IDPF也好、W3C也好,雖然是開放的國際組織,但也是產業角力的延長賽。關係產業為了制定相關標準,成立/進入Interest Group(Interest既為興趣、也為利益),制訂標準並且實作。台灣的狀況是:因為看不到現實的利益,於是不參與。更可笑的是,2010年政府補助數位出版行業,經濟部要求所有拿到補助的公司都要加入IDPF,結果在三百多個會員中,台灣佔了20%之多。不過在所有相關標準的制定與討論中,這些會員從來沒有出過聲音,當然也沒有實作這些標準。甚至讓IDPF執行董事Bill McCoy來台時希望大家「多做一點」(對岸的新聞幫我們講了真話)。

台灣就算國際話語權再小,但提到傳統(正體/繁體)中文,卻有著絕對的正統。這就是我們可以向國際發聲的機會,但就是能在產官學三不裡的狀況下,自願放棄。

順帶一提,Unicode裡頭的注音符號「ㄧ」在經過處理後,未來應該會全面改成橫畫,而直畫會被作為歷史上的異體。教育部一紙公文到了對的地方,就會有對的結果。而在這議題上,台灣說了算。

去年我寫了中文繁體字排版需求,本來預計要提交給W3C作為參考範例。但在這狀況下,一人一公司無力為繼,結果交到對岸的W3C Host學校北航去加入簡體字,以中文排版需求的方式發表。

是的,對於中文的話語權,就拱手讓人。沒什麼好怪罪的。

教育裡的基礎技術

前幾天,台藝大圖文傳播所的學生找我訪談,他們的論文要做EPUB格式的發展研究。

訪談時,我問他們:你們學過HTML嗎?自己做過EPUB嗎?

答案是沒有。

我不意外。而在訪談時,我想他們可以理解現狀,或許會考慮現在開始學習。畢竟這項技術,未來很有可能遍及所有出版相關產業。

CSS之父Hakon Wium Lai從過去以來,一直在推動CSS Layout的技術。他希望不僅是網頁,連印刷出版也能採用CSS作為基礎,直接將HTML的內容輸出成印刷用的原稿。如果你知道Knuth的TeX是什麼,那麼,Hakon就是希望讓HTML與CSS成為現代的TeX。

我想,就圖文傳播(舊稱印刷技術)這個領域而言,台藝大與世新應該是其中翹楚。如果學生都沒有自己動手實作過,那麼我們真的很難找到適合的人才,來做跨領域的創新。

而基礎技術的缺陷,更會鬧出笑話。

還記得Hami Publisher嗎?這個計畫雷聲大、雨點小,號稱2013年上線,但直到今日應該實際上沒什麼人用過。顯然是申請了科專補助,做完結案,不需要真正做出產業成績的晃子。我不在乎它的成敗,畢竟國外已經有相當不錯的製作工具,像是Ron Matinez的Aerbook

問題是,曾經鬧過更大的笑話。Hami Publisher說支援EPUB 3,充其量就是一個線上排固定大小網頁、然後塞進EPUB框架的EPUB 3 Fixed Layout工具。這樣的製作技術,僅適合作多媒體電子書,並且在特定的閱讀程式上:像是Kobo、iBooks閱讀(只有這兩家做得還可以,可見難以開發的程度)。但當時我去春水堂拜訪時,他們竟然與出版業者合作,想要讓Fixed Layout的EPUB 3直接送上印刷台,懂一點技術就知道這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。

我想,他們認知到CSS用於排版的大方向,但在細節上完全做錯了,或者說——一開始就沒有想要做對。如果整個環節中有任何一人多瞭解一些基礎技術,我想要就是把事情做對;不然也不會全盤皆敗。敗掉了人民的稅金、敗掉了出版商的信任、敗掉了自己的名聲(但他們還是會活得好好的)。

而真正要把這套機制做好,需要在i18n國際化上提出各種文字排版需求,讓CSS語法制訂出來,透過瀏覽器的組版引擎(Render Engine)實現,得花上很多年的時間。但連話語權都要拱手讓人了,和我們實在也不會有什麼關係了。

生意模式的創新

假設,有一天,你可以開啟寫作用的軟體寫稿,然後寫完後,按下一鍵就能產製出EPUB電子書、印刷用的PDF檔案,還能發佈到網頁上。你覺得「出版」是不是被「創新」了?

如果這還不夠,我就真不曉得什麼是創新了。是要一本電子書談到拉麵、讓你能舔舔平板感受口味;還是書中談到拳擊,真有個人3D投影出來K你一拳,你還會感覺到痛。

或許他們想要聽的創新是這麼一回事。

而我想這樣的狀況發生在台灣各種產業上,不僅僅是電子書與數位出版而已。

 

原文刊載於2014/9/18